“孩子時常言行‘怪異’﹐可能是動畫片看多了。”家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潘鳳仙說。潘鳳仙有一個6歲的兒子﹐一放暑假就喜歡在家看動畫片。“不僅看還喜歡模仿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經常自言自語﹐行為誇張。”
相信大多數孩子的家長都遇到過同潘鳳仙一樣的情形﹐祗是有些家長認為兒童模仿動畫人物不足為奇。殊不知﹐即使是簡單的模仿﹐有時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需要引起足夠警惕。
據媒體報道﹐今年已發生多起兒童因模仿動畫人物而受傷甚至死亡的不幸案例﹕
3月3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一名9歲女童在家中自縊身亡﹐家長推測可能是模仿動畫片鏡頭玩耍失手﹔3月13日﹐江蘇省南京市香山路社區一名男童模仿動畫片中的小飛龍﹐從樓上跳下﹐左臂骨折﹐脾臟破裂﹔4月6日﹐江蘇連雲港麻汪村一對兄弟因為和同伴模仿某動畫片裡大灰狼烤羊肉的情節﹐被嚴重燒傷……
模仿 兒童的天性使然
“兒童認識世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式學習﹐因此﹐在看動畫片時﹐小孩模仿動畫人物的言行一點也不奇怪。”在陝西省河津市從事了十多年幼教工作的賀正敏說。她同時也是一名7歲女孩的媽媽。
動畫片是一種文化產品﹐適當觀看有助於啟發兒童心智﹑激發想象靈感﹑推動個性發展﹑緩解心理壓力。兒童是具有能動性的鮮活個體﹐對媒介信息在認知基礎上可以進行選擇性吸收。不少幼教專家認為﹐兒童的智力和身體處於快速成長期﹐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擁有很強的好奇心﹐但尚未最終形成正義和邪惡的判斷標準﹐即便看到暴力和殘忍的畫面﹐也可能會不自覺地模仿。
“看到動畫片中激烈的打鬥場面﹐孩子先是感到很刺激﹐然後就會刻意模仿﹐經常做出打打殺殺的動作﹐我真擔心他在學校會傷著別人家的小孩。”談起自家孩子對動畫片中暴力動作的模仿﹐潘鳳仙深感憂慮。
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以及人們使用網絡能力的不斷提高﹐兒童接觸含有不良內容動畫片的幾率也在提昇﹐這種現實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
作為孩子的家長﹐賀正敏表示﹐自己不希望孩子觀看暴力內容過多的動畫片。她在教學中發現﹐幼兒園的孩子經常會聚到一起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有些甚至是暴力性﹑對抗性很強的情節﹐這對於孩子們的心理和身體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孩子們特別熱衷於模仿奧特曼﹐大家都想當奧特曼﹐於是就強行選出‘小怪獸’進行‘超人大戰’﹐其結果很容易引發肢體和言語衝突。”
暴力 屢試不爽的誘惑元素
危險的暴力鏡頭為什麼會在動畫片中頻繁出現﹖對此﹐資深動畫製片人﹑前央視動畫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英認為﹐與血腥﹑色情一樣﹐暴力也是影視作品吸引眼球的主要元素。不過﹐暴力與其他兩者又有區別﹕“血腥和色情的東西一目瞭然﹐容易區分﹐暴力則很難界定。關於什麼樣的鏡頭才是暴力鏡頭﹐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沒有明確的判別標準”。
暴力鏡頭在動畫片中之所以能大量出現﹐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今天的傳播者可以輕易地從傳播行為中解脫責任”。“審查機構一旦點頭放行﹐就很容易為動畫片的製作﹑發行方大肆傳播創造藉口與理由﹐而很少有人會去對動畫片中不良鏡頭所引發的後果負責。”王英解釋道。
知名童話作家夏輦生認為﹐動畫片中“暴力泛濫”是因為動畫創作者的價值觀導向不正確﹐過於關注商業利益﹐而忽視了動畫片應有的人文情感﹐結果在動畫片中植入了不少“垃圾”元素﹐製造出動漫“病毒”。“帶有不合理暴力以及其他不健康元素的動畫片﹐給孩子們帶來的危害不亞於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談起因模仿動畫片中的危險鏡頭而導致兒童頻頻受傷的這些案例﹐夏輦生痛心疾首。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適當的衝突甚至暴力如果運用得當﹐不一定會造成不良後果──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暴力行為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劇情需要﹐而且片子本身能夠反映出暴力言行是危險﹑錯誤﹑不被支持的﹐那麼暴力鏡頭可以存在。例如﹐《西遊記》《功夫熊貓》等﹐也有很多暴力鏡頭﹐但是你不能說這些片子不適合兒童觀看。”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李劍平教授舉例說。
不過李劍平同時強調﹐考慮到動畫片的受眾主要是兒童﹐不合理的暴力鏡頭應該盡量減少和避免。
標準和責任 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儘管動畫片等影視作品中有不要模仿的提示﹐但不少專家認為﹐動畫片的受眾主要是未成年人﹐該群體年齡階段低﹐心智發育不成熟﹐有可能看不懂或不能理解相關提示﹐故對於那些易導致孩子產生模仿行為的暴力鏡頭﹐應該直接刪掉。
對此﹐王英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認為﹐直接刪除暴力鏡頭的做法祗是“隔靴搔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首先﹐必須界定清楚暴力的概念﹐明確暴力鏡頭的判斷標準──祗有標準清晰﹐審查機構才能進行更為嚴格的管理﹐暴力鏡頭泛濫的問題才能得到妥善處理。在此基礎上﹐審查機構應該更加慎重地對待‘動畫暴力’的問題﹐拒絕為暴力鏡頭泛濫的動畫片‘放行’。”
此外﹐王英認為﹐現在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過於強調外界應該如何保護兒童﹐而忽略了兒童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培養孩子“免疫”不良暴力鏡頭的能力。
針對我國現階段動畫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實﹐不少業內人士呼籲﹕應該制定有效的動畫片分級制度﹐根據不同年齡段受眾特點﹐分時段播放動畫產品﹔其中﹐存在暴力內容的動畫片﹐提倡家長陪同觀看﹐過於暴力的鏡頭則禁止未成年人觀看。
“一部動畫片就是一個完整的童話故事﹐一個童話故事就是一顆種子﹐而種子裡的基因是沒有辦法刪除的﹐祗能從源頭上﹑從整體上進行根本的變革。”夏輦生認為﹐解決“動畫暴力”泛濫的問題﹐必須喚起動畫創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動畫片是孩子們的心靈雞湯和精神食糧﹐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作者從一開始就必須把握好方向﹐提供內容健康的動畫內容。”(本報記者 王昊魁 本報通訊員 鄧永飛)
|